1048年,31歲的他離開福建蒲城,赴任仙居縣令。
到任當日,他寫下了《勸諭文》,并通告全縣百姓:
為吾民者,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婦有恩,男女有別,子弟有學,鄉閭有禮,貧窮患難親戚相救,婚姻死喪鄰保相助。無墮農桑,無作盜賊,無學賭博,無好爭訟,無以惡凌善,無以富吞貧。行者讓路,耕者讓畔,斑白者不負戴于道路,則為禮之俗矣。
文雖短,而意甚大。
他就是陳襄,北宋理學家,仁宗、神宗時期名臣。
活在千年之前的陳襄很忙,忙著治理縣政,忙著寫詩作文傳道。
陳襄像
壹
這篇勸諭不長,95個字,不足百字,卻通俗易懂,簡單明了,仙居當地的一些文史愛好者能通篇背誦。
從這篇勸諭來看,陳襄對社會問題已經作了很深的思考,它已經包含了今天所謂“社會治理”的基本維度。在陳襄看來,理想的社會狀態是社會個體能各盡其責,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融洽。當一個社會按照約定俗成的既定規則有序運行時,既已基本達到了社會治理的良好狀態。
對于這篇勸諭,朱熹還為此專門作了具體的注解。
在仙居主政期間,陳襄又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法與禮、法與情、法與道德之間關系的觀點,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他的社會治理的思想體系。
貳
這篇勸諭文,是陳襄的施政目標。
而施政的突破口、主抓手是什么呢?那就是:興學育才,教化鄉人。
之于仙居,陳襄為政千日,影響千年。
唐中后期以來,中國的儒學一度衰微。北宋前期,地方官學長期處于低迷不振的狀態。天圣五年(1027 ),范仲淹進《上執政書》言:“當太平之朝,不能教育,俟何時而教育哉?乃于選用之際,患才之難,亦由不務耕而求獲矣。”范仲淹以“不務耕而求獲”喻不興教育,一語道出了設立官學大倡教育的重要性,自此朝廷下令天下州縣皆設立學校。
就這樣,陳襄秉承早年在福建家鄉倡道的信念,給仙居開啟了一個“教育與知識”的新時代。
沒有校址,陳襄親自協調購置土地,創辦仙居歷史上第一座縣學。
沒有老師,陳襄親自延請名師,甚至還利用公務之余,親自授課講學。
沒有學生,陳襄親自撰寫《勸學文》,鼓勵百姓遣子入學。
在陳襄的大力倡導下,仙居辦學之風日盛,官學、書院、私學三個教學系統逐漸形成。陳襄播散文化的種子,在60多年之后漸次開花結果,仙居科舉人才輩出,更有大批文人進入朝廷為官。宋明兩代,仙居進士達百余人,人數僅居臨海之后。
儒家學說認為,構建理想社會不僅要有施行仁政的統治者,為民眾創造好的物質生活環境、清明公正的吏治氛圍,更要以高尚品德為萬民之師。作為仙居縣令,陳襄興學育才,意在以文化人,移風易俗,唯此才能推動縣政治理局面的根本性好轉。
陳襄認為:人之為善,莫善于讀書為學。學然后而知禮義孝悌之教。故一子為學則父母有養;一弟為學則兄姊有愛;一家為學則宗族和睦;一鄉為學則閭里康寧;一邑為學則風俗美厚,雖有惡人講變而為善。
而興學育才,不是朝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為政者“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氣度,需要的是為政者“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政治自信和戰略定力。
陳襄正是擁有了這樣的胸懷和氣度,自覺擔負開創仙居千年大計的歷史使命。
陳襄,被后世仙居人民冠以“仙居文教之祖”稱號,當之無愧!
叁
陳襄離開仙居前,以組詩的形式寫了一篇工作總結,與施政計劃《勸諭文》遙相呼應。
這篇工作總結叫《我愛仙居好》,共十一首。
陳襄初到仙居任職時,仙居貧窮落后的現狀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他在《初至樂安述懷》詩中說道:
水逐云根動,山紫馬首青。下車蓬繞膝,拂幾鳥窺檑。吏老鶉衣結,民貧菜色冥。瘡痍傷未起,矧忍瀆邦刑。
在這首詩中,我們沒有體會出他到任時的喜悅之情,而讓我們體會更多是他那入微的調研作風,更多的是他那深沉的為民情懷,更多是他那深切的民生思考。在這樣一個民窮吏老之地,該怎樣治理好發展好?
陳襄自幼受儒家學說影響,及至步入仕途,便立志一心效法古之圣賢,以仁行政事。他認為,為政者要愛民如子,以民眾疾苦為重。在主政仙居的日子里,陳襄也切實施行了仁義治理的主張,秉持民本思想,不忘為民初心。
在仙居,他興辦縣學,躬耕講學;在仙居,他聽訟決獄,力行法治;在仙居,他盡心振興經濟,使百姓安居樂業......
在仙居的日子里,陳襄用腳步丈量民意,以實干贏取民心。
他腳步遍及仙居的大街小巷、鄉村山野,他的詩篇里有仙居的韋羌、南峰、石牛......
他的組詩《我愛仙居好》,不僅他為政活動的真實記錄,更是他對主政之地——仙居人民的無限熱愛的情感表達。
對于仙居來說,這篇充滿情懷、帶著溫度的《我愛仙居好》,勝過了他所有的詩篇宏論。
無怪乎!在陳襄離開仙居時,“仙居之民攀車遮道,幾不得出境”。
這就是仙居人民對縣令陳襄最好的褒獎!
肆
陳襄之于仙居的影響,如同王安石之于鄞州,石牧之之于天臺。北宋時期,三人在地方任上積極響應朝廷號召,大力倡導辦學,政績卓著,時美稱為“江東三賢宰”。
千年來,陳襄的為民、發展、改革、務實等縣政治理的核心理念,薪火相傳,愈久彌堅,也為歷朝歷代仙居縣令所稱頌所傳承。
“其言皆切于厲俗,而多拳拳責己愛民之意,蓋仙居稱善治規模昉此。”南宋開禧三年(1207)任臺州知府李兼這樣評價陳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