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為了進一步宣傳愛國主義、促進中華民族振興,引導臺州人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大陳島墾荒精神,增進對臺州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傳推廣,使之成為人們了解臺州歷史、歷代臺州名人、臺州黨史的重要窗口,講好臺州黨史故事、唱響臺州英雄贊歌、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臺州市委宣傳部、臺州市黨史研究室、臺州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聯合主辦,臺州廣電新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在以無限臺州APP為官方主發布的媒體平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主題網絡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網絡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
這一期,編者為您推薦閱讀的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
-主題網絡宣傳-
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
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坐落在仙居縣上張鄉姚岸村。該村是我縣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紅十三軍的主要活動地區。
1948年,中共仙臨黃邊區委員會成立,邊區委曾多次在此辦公,并與國民黨反動統治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49年6月18日,中共仙居縣委進駐上張鄉姚岸村,設立了臨時縣委,主要任務是做好解放仙居的接管工作。期間,橫溪、田市、朱溪、下各等四個區在此籌建。
7月8日,仙居縣城解放后,中共仙居縣委撤離姚岸進駐縣城。
為了讓后人牢記這段歷史,2004年10月中旬,中共仙居縣委決定在姚岸村重修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工程于2005年開始動工,2006年6月全面竣工,7月5日舉行了開館儀式。
重建后的仙居縣委舊址為5間磚木結構樓房,占地面積230平方米。整個基地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總投資500多萬元,包括主建筑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古樹群落、體育場地等。
2007年,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被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被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5年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二期展館建成,建筑面積為615.3平方米。
展陳情況
紀念館館藏文物有當年紅十三軍和浙南游擊隊三五支隊戰斗用過的刀、槍等實物,革命先輩們使用過的農具,如搗臼、犁具、蓑衣、草鞋及制作工具等。另外陳設有原縣委工作人員的生活設施以及介紹革命前輩豐功偉績的圖片資料。
近幾年,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進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不但對展示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整理和編排,而且展示的手法和形式也更加多樣化,顯得更加大氣、美觀和上檔次。還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編印了《中共仙居歷史圖志》、《紅色地標》、《仙居黨史人物》等書籍,方便參觀者更好地了解仙居的黨史。
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總建筑面積達615.3平方米的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展出仙居解放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工作開展情況
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結合省、市、縣黨委和政府的重點工作,利用建黨、建國、建軍節、青年節等重大節假日和清明節、勞動節、兒童節等傳統節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學、入隊、入團、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集中開展愛國主義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寓于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之中,使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是與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相結合,使基地成為了解黨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基地以“七一”這一重要節日為主線,結合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依托基地館藏平臺,開設“現場黨課”,讓黨員干部學習革命歷史、重溫入黨誓詞、觀看黨員電教片,開展黨員學習月活動。通過開展黨日活動,使廣大共產黨員深入學習、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奮斗歷史,充分認識到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來之不易,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使基地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基地以“傳承革命意志、弘揚愛國主義”為主題開展下一代革命教育活動,讓青少年接受革命思想洗禮。講解員為廣大青少年詳細介紹紀念館內陳列的物品,追憶紅軍的革命壯舉及克服種種困難完成理想的革命精神,同時邀請老黨員、老干部講述當年歷史和親身經歷,教導青少年朋友們要踏踏實實學習,學會樸素節約,不怕困難,勇往直前,與祖國共奮進,與仙居共發展。每年,基地還與其他部門單位一起開展“清明祭英”、“紅色穿越、親子同行”、“尋訪紅色足跡”、“和諧小助手”等主題共建活動,寓教育于活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三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使基地成為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陣地。自這座紀念館建成以來,不僅讓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和青少年深受教育,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績和不息精神也讓廣大群眾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縣內各地群眾都會自發組織到基地進行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洗禮。基地通過總結提煉紅色文化,巧妙地與慈孝文化、“種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相結合,開展了“傳承紅色圣火、爭當慈孝明星”、“共唱紅色圣歌”等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積極帶動群眾參與,激發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

取得成績
近幾年來,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以發展“紅色旅游”為基本方向,因地制宜,精心策劃了基地宣傳方案,通過新聞媒體、節慶活動和社會途徑,對基地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以拓寬基地的發展空間,擴大了基地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走出了“紅色旅游”之路和樹立了“紅色上張”品牌。
走出了“紅色旅游”之路。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做好旅游項目規劃,突破傳統的開發思路,由傳統的靜態開發拓新為現代的動態開發;從單一的陳列展覽轉變為互動式的寓教于樂的旅游產品。同時,特別注重深挖紅色文化內涵,把紅色經典文化與獨具特色的地方風情融入其中,增添旅游景區的活力與感染力,特別是要發揮現代網絡技術在紅色資源開發中的作用,進一步拓展紅色旅游的市場空間。發展“紅色+綠色”的紅色旅游新模式。充分利用上張高山楊梅、高山提子、富硒茶葉等生態特色農業資源,整合紅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集教育、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立體型的旅游區,形成以姚岸村為中心、輻射整個上張的紅色經濟圈,走出了“紅色旅游”的產業化之路。
樹立了“紅色上張”品牌。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積極主動與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農村等單位的聯系,通過與有關單位和部門開展共建,深化基地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目前,基地已經與省法制日報社、溫嶺市政協等30余個縣外單位形成共建關系。同時,積極開展專題宣傳,舉辦“紅色節慶”,開展豐富多彩的“清明”、“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節慶紀念日活動,以動漫、圖書、書畫、戲曲等形式整理創作一批紅色題材,把愛國主義、黨的歷史與地域文化、傳統美德、時代精神等內容融入群眾性文化活動之中。通過共建和宣傳,不斷提升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的影響力,打響“紅色上張”品牌。
小編:包云青
責編:黃婉秀
監制:鄒月慧
無限臺州APP原創